北欧国际新闻中心秘书长、北欧华人报社副总编刘继明(右一),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家罗家宽(右二),世界侨报记者黄德明(右三),《中非日报》社社长许自树(左二),《中非日报》社记者李桦君(左一)
文旅卫视 北欧国际新闻中心 中国北京消息 (记者 刘继明)3月7日下午,北欧国际新闻中心、《中非日报》、世界侨报等一行人,在“两会”期间,来到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家罗家宽先生北京的寓所,就罗家宽先生的艺术创作以及艺术思想进行了专访。
专访现场(北欧国际新闻中心秘书长、北欧华人报社副总编刘继明刘继明(左),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家罗家宽)
“有人问我,罗老师你是学啥的,我告诉他,我没有学历,只有阅历;我没有背景,我只有一个背影;挥挥手不留下一丝痕迹,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年过六旬的罗家宽老师精神饱满,刚一进门就用幽默风趣的话语与记者们打起招呼。
以画论道,以道为画
2014年11月,APEC在北京召开,彭丽媛在会见亚太经合组织部分国家领导人的夫人,合影背景就是罗家宽老师的巨作。
2014年11月10日:彭丽媛在APEC会议期间会见亚太经合组织部分国家领导人的夫人,背景是罗家宽先生近期创作的国画巨作!向世人传达了“天人同构、共铸和谐”的中国智慧和精神追求!
说到这幅画的创作时,罗家宽对来访记者们谈到:“中国人对烟云和松是情有独钟,中国人对松的精神就是松柏精神,有着独特的含义和象征,而最有名的便是黄山的迎客松。画这张画的思想和立意,叫做迎宾松,迎的是我们的贵宾。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空灵,西画是表现的我们眼睛看到的事物的现象,把真实的、最美的定格在画面上,而中国画它不是,它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这张画的烟云没有着笔,但是你感觉到是茫茫的云海。中国画是哲学的,让你去联想,就是在留白,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最早我们做的是加法,到了一定的时候它就要做减法,中国画也就是减到极致,以少胜多,以意当实,让读者观众留下一段美好的念想。这都是中国的中庸之道,就是做任何事情要有退让,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简单的几句话下来,罗家宽从传统画技谈到中国哲学,通过讲艺升华到论道。宣纸与水墨的浸染,就如同生活对人生的洗礼。以画悟道,以道为画,多年来,这不仅仅成为了习惯,更是成了他平日里创作时重要的源泉。
北欧国际新闻中心秘书长、北欧华人报社副总编刘继明(左),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家罗家宽
艺术无国界,想要文化走出去,先从尊重做起。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等一系列口号,当被问及如何更好的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时,多年在海外办展采风的罗家宽分享了自己的“诀窍”,“在推出中文文化走出国门的同时,我懂得一个道理,我们要得到对方的尊重,一定要尊重对方的民族文化,我在国外去,一定是用中国画的手法,表现的是对方国家喜闻乐见的题材和内容,乃至于他们民族的审美情趣,与他们共同的分享快乐,因为艺术没有国界。”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家罗家宽
从艺50余载,不仅仅是靠对绘画的热爱,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坚守。
“作为一个文化的工作者,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多年来一直在坚守,但我只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传承者,也是一种助推者。从八几年开始,我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推动。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中华儿女的每个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多年以来我一直把中国文化艺术推出国门,但是我还是觉得我做的微不足道,作为中华儿女、龙的传人一定要对社会有一种担当和义务。”罗家宽的一席话,给到我们许多感动,这样的坚守是需要对传统文化执着而又纯粹的爱,几十年来罗家宽老师用时光的画笔一点点的勾勒出自己心中最好的画作。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家罗家宽(右),《中非日报》社记者李桦君
《中非日报》社社长许自树(左一),北欧国际新闻中心秘书长、北欧华人报社副总编刘继明(左二),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家罗家宽(右二),世界侨报记者黄德明(右一)
附:罗家宽艺术简介
罗家宽先生,号云谷、罗绮、真如居士、砭石、悟静堂主,九三学社社员。1953年生于重庆,现定居北京。曾任中残联华夏画院首任院长、中国残疾人书画联谊会副会长、中国老区建设红色书画院院长、中国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院士,山西大同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化旅游摄影协会书画艺委会主任、随和书院艺术馆馆长、诚安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顾问。2015年5月被文化部恭王府品牌运营中心聘请为艺术总监。
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残奥中心、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日本外务大臣高村正彦、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主席、诺贝尔家族前主席迈克尔·诺贝尔先生等机构、个人及企业收藏。出版《罗家宽书画集》、《罗家宽山水花鸟画集》、《罗家宽释道人物画集》及各种刊物、专题报道。
从艺50余载,罗家宽的中国画创作已经达致相当造诣,他以禅定圆融的思想境界、抱朴守正的审美情趣、兼容并蓄的绘画风格、质朴细腻的绘画技法,在中国当代国画界独树一帜。
(文章来源:北欧国际新闻中心)